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全力以赴保供给,攻坚克难守底线,凝心聚力促振兴,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第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供给安全基础持续稳固。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油菜面积达到1.09亿亩,增加近400万亩。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第二,产业就业带动力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监测帮扶进一步优化。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超过65%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带农效果明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5%,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外出务工保持稳定。
第三,科技和装备支撑有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推进。种业振兴深入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进,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进展顺利。耕地保护加力推进。全年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如期实现10亿亩累计建设目标。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任务总体完成。农机装备创制实现突破。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油菜移栽机等短板机具成功量产,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第四,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协同推进。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1%,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利用率分别超过78%、88%、80%。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加快改善。长江十年禁渔推进有力,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持续向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成效初显,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治理。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1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6%。
第五,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稳步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恢复性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增长10%左右。农村就业创业势头良好,就地就近就业率超过90%。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比2021年缩小0.05。
第六,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第七,农村改革扩面深化,乡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曾衍德表示,总的看,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稳住了基本盘,夯实了压舱石。今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力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