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学研结合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打通灯盏花全产业链

发表时间:2021-02-28 08:54
分享到:

  马敏


  717日,记者从云南省灯盏花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成果上获悉,2019年,云南灯盏花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灯盏花已成为云南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全产业链经济价值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据了解,灯盏花首载于明代云南医药学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尤以云南灯盏花药材资源最为丰富,产量占全国资源总量95%,是《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重点发展的五大中药材品种之一,获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         

  据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组办公室主任、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介绍,“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科技厅以组织科技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培引科技人才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聚合了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以及以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红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围绕灯盏花新品种培育、标准研究制定、种植技术推广、生物合成、制剂原料加工、配方颗粒研究、产品二次开发等领域持续开展研发。目前,在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原料加工、产品开发等环节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灯盏花创新链有力推动了全产业链发展。

                                 

  据介绍,目前云南省成功开发出一批灯盏花新品种,提升了灯盏花栽培技术。由云南农业大学和红灵生物公司共同开发的滇灵系列灯盏花专用型品种,具有灯盏乙素含量高、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便于推广种植的优点,同时,双方共同研究成功的灯盏花直播覆膜避雨栽培技术,可使根腐病发病率下降到5%以内。在原料加工环节:一是植物药业公司的注射级灯盏花素原料药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使用的灯盏花素提取分离技术已应用在云南楚雄年产20吨灯盏花素生产基地,提高了注射级灯盏花产品的安全性,提升了灯盏花产品附加值,促进了灯盏花素行业技术和标准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由云南农业大学和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合作开展灯盏乙素生物合成,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灯盏花主要药效成分——灯盏乙素的全合成细胞工厂,是全世界首个中成药实现从基因组解析到酵母生物合成的成功案例,合成灯盏乙素总量已达到每升300毫克,目前正在开展进一步研究,有望将灯盏乙素在酵母中的含量提高至每升2克,达到工业级转化生产;三是龙津药业的灯盏花素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可的GRAS认证。

                                 

  据资料记载,灯盏花具有改善心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促智和视神经保护、抗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目前,云南省生产的灯盏生脉胶囊、灯盏花素片等产品进入了2018版国家基药目录;云南省生产的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胶囊、灯盏细辛软胶囊、注射用灯盏花素、丹灯通脑胶囊、丹灯通脑软胶囊等产品进入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

  对灯盏花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作为最早进行云南灯盏花课题组研究的元老,中科院孙汉董院士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灯盏花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灯盏花产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则还需要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在灯盏花的药理研究以及新的剂型开发以及品种选育方面下足功夫。

                                 

  “创新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云南作为全国中药资源第一大省,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优质中药品牌。”董保同希望相关部门多关心、多支持、多宣传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领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讲好中药创新发展的云南故事,共同推进云南中药民族药产业和中医民族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