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 www.yilibabyclub.com.jpg 徐工1.jpg 玉柴gif.gif
今天是:
    中文|English APP下载
zj.png
地方工业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
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主论坛精彩纷呈各抒己见
文章来源 : 中国工业新闻网 编辑 : 孙郁瑶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21日 15:43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淑梅
   

  在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主论坛会议上院士们各抒己见,共商抗癌大计肿瘤为何发病人数为什么那么多?一些肿瘤为什么很难治好?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表示,肿瘤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发病是多阶段的,表现是多样化的,而且患肿瘤的人与人在个体上又是不同的,因此,肿瘤治疗是很复杂的。“我们目前并没有搞清楚肿瘤的真正病因,多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面对复杂的肿瘤,我们怎样找到治疗的突破口?樊代明一语道破:“把各种治疗方法加以整合总结,形成新的医疗体系,根据这个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这样我们在治疗上才会赢。这就是整合治疗。贵在整合、难在整合、赢在整合,这就是整合医学的概念。”

  樊代明院士指出:“现在对待疾病有两种医学方式。一种叫等待医学,得了病之后没有回天之力,医生就等着患者患病,再给他治疗。没得病治未病不是更好吗?另一种叫做对抗医学,一旦得了癌症,就把杀死癌细胞当做目的,手术刀要先上,化疗跟上,还要放疗,在病人身上摆了一个战场,可是考虑过病人的情况吗?”

  

到底抗癌要怎样抗?

  樊代明院士说:“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理论,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肿瘤防治。癌症病人输了是自己先输了,癌症病人必须找到活着的意义,调节心理状态,战胜肿瘤。”

  作为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主席,樊代明表示,此次大会是中国医学界历史性的大会,尤其参加的群众达1.4万人,与会的医疗精英达1.7万人,共计超过三万人参会。这次大会的科普效应对提高辽宁群众的肿瘤防治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精准治疗提高肿瘤治疗有效率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詹启敏,是国内分子肿瘤学界的大咖。谈到我国肿瘤发病情况,詹启敏院士严肃地说:“我国每年有480万的肿瘤新发病例,280万的肿瘤死亡病例,总体上肿瘤的防控形势是很严峻的。”我国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死亡率都是排在全世界第一位的。从死亡疾病的排序来看,我国因恶性肿瘤死亡数量排在第一位,因脑血管病死亡排在第二位,心脏病排在第三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走向呈持续攀升态势。“对肿瘤防治的研究,已经是国家层面在疾病防控问题上的重中之重。”

  很多肿瘤有了症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詹启敏比喻,肿瘤好像一座冰山,症状就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而下面才是肿瘤深层次的问题,也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问题。基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可以研制各种靶向药物、免疫制剂,实现个性化治疗和精准治疗,更可以推进研制早期诊断的各种试剂。“同样得了肺癌,有的药物中国人用了就好用,美国人用了效果就差,实际上就是人种、生活环境的不同,药物的敏感也就不同。这就是分子生物学上研究的问题。”詹启敏说。

  精准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个方向,詹启敏对精准治疗这样定义:通过科学手段为病人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和适用的药物。“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包打天下。没有靶向药物之前,化疗药物的平均有效率在25-%30%。精准治疗则可以大大提高有效率。”

  精准治疗会不会增加治疗费用?针对记者的问题,詹启敏介绍,精准治疗可以让目前部分便宜的化疗药物找到合适的病人,不必再换药,对老百姓讲可以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从肿瘤防控的长期看,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辽宁肿瘤防治起步较早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在中国肿瘤医学界,郝希山院士可谓大名鼎鼎,他在肿瘤外科、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郝希山院士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新发肿瘤进行统计,形成发病率、死亡率的监测,发现肿瘤59种,并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进行研究,成为我国肿瘤研究的基础数据。

  这种研究数据对肿瘤的防控有着深远意义。“比如肺癌和吸烟的关系,很多人都表示质疑,我身边有的是人是老烟枪,也没得肺癌啊。身边还有人没吸烟,却得了肺癌。但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大样本研究,30%左右的肺癌和吸烟相关。此外,还有喉癌、食管癌等癌症都和吸烟有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戒烟。”郝希山院士表示。

  胃癌曾经是我国第一高发肿瘤,十年前才被肺癌超过。“辽宁在肿瘤的研究方面起步很早,我们一批老专家在辽宁对胃癌进行了多年研究。目前,胃癌的重点学科之一也落在中国医科大学。”郝希山表示。肿瘤和遗传因素、生活行为有关。肿瘤发病率在过去四十年持续攀升,发病率占全世界的1/5,但死亡数却占世界肿瘤死亡数量的1/4,因此肿瘤防控道路还很长。

  

肿瘤治疗新方式已进入临床试验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介绍:“在肿瘤免疫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或许是肿瘤治疗的一大机遇。”在采访中,于金明院士提出了一个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的肿瘤治疗新方式。

  近年来,肿瘤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中,免疫治疗被称作肿瘤治疗的第五大手段。于金明院士介绍,免疫治疗和此前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四种治疗手段不同,后者是重在杀死靶点的癌细胞,而免疫治疗是重在调整免疫的微环境和体细胞,从而间接杀死肿瘤细胞。目前,肿瘤复发和转移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与常规肿瘤治疗联合能够激活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持续识别并杀伤全身肿瘤细胞。

  于金明介绍:“局部放疗和全身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使放疗与免疫联合治疗成为可能,大量临床前期试验已经取得显著疗效。为了研发新一代联合治疗方式,需要对放疗和免疫治疗联合的相关机制和有效结合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且指导临床应用。”

  于金明院士介绍,目前,部分临床试验正在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选择合适的免疫制剂,放疗的最佳分割模式和总剂量,最佳的联合时机等。“未来十年内,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不断突破,合理应用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能会为目前的肿瘤标准治疗带来巨大变化。”

  

  

  

去除肿瘤干细胞可治愈肿瘤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王存玉表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转移、复发、耐药和肿瘤干细胞有密切相关。如果发现新的方法能够把肿瘤的干细胞去除掉,就能控制肿瘤的生长,甚至能治愈肿瘤。”王存玉院士对记者说。

  目前常规的化疗药物往往只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是对肿瘤干细胞的杀灭却没有很好效果,然而肿瘤治疗成功、治愈的关键就是怎样把肿瘤干细胞去除。“目前在不同的实体瘤上都发现了肿瘤干细胞,并且都有一定的特性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研制一种药物,在放疗和化疗的同时,去除肿瘤干细胞,肿瘤的治疗就会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杀灭的新的靶向药物已经研制,但是临床效果怎样,还得经过临床试验的考验。”王存玉院士表示。

  作为中美“双料”院士,王存玉院士对记者阐述了对中美肿瘤防治上的差异:“美国人更注重肿瘤的预防,尤其是控烟做得很好。比如我所在的加州大学,整个校区是不允许吸烟的。禁烟、限酒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很多人却不重视。”王存玉院士表示,国内基础研究最近发展很快,但相对来说,美国大的药厂对研发很重视。“希望国内的药厂不要总想‘弯道超车’,还要重视自己的药物研发投入和基础研究。”

  

精准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阳说:

  “我是第三次来到沈阳,沈阳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天比过去蓝,路比过去宽,高楼大厦也很多,而且会场气派,科学的氛围也很浓烈!”王红阳称,

  基因检测能不能分辨易得的肿瘤呢?王红阳称,基因检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基因检测不能确定是否患病,因为恶性肿瘤是一个有遗传因素影响的慢性恶性疾病,测基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在生活整个过程中,内因和外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外因,比如饮食、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机体本身的癌基因是否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能不能控制恶性疾病的发生,所以单纯的基因检测是不够的,但是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机体存在的基因突变,一些遗传因素。

  肿瘤被认为是一个慢性疾病,这个疾病的发生有非常多的原因,“要说预防,就要从各个方面来做,第一是要控制遗传性因素,第二要管住嘴迈开腿,运动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其中包括肿瘤。”

  王红阳认为,精准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因为医院是直接和病人接触的,精准医疗的对象就是病人,所以要把一些精细的检查、个性化的措施在医院里进一步落实,另外还有很多的研究需要在医院里进行,进行临床基础研究,对于给每一个病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很重要的,所以新药的研究、诊疗方案的制定,都是在医院里,“要特别关注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医院里,直接面对病人,造福病人。”

  

免疫治疗的肿瘤谱会越来越宽

  田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免疫学,其实大家应该很熟悉,一到医院抽血化验,里面测各种各样的细胞,大部分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那些细胞都是免疫系统的武器,来抵抗各种疾病。”田志刚称,免疫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监视癌细胞,在机体对内的所有由自身产生出来的异常的细胞,都要被免疫系统发现,并把它清除掉,所以免疫系统抗肿瘤是一个天然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至于怎么抗肿瘤,通俗地讲,体内有几类细胞,是专可以把癌细胞吃掉的,一旦出现癌细胞,就可以发起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相当于公安系统一样,随时保护着社会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每时每刻都有癌细胞出现,但不会得肿瘤,都被免疫系统消灭掉了!”

  “免疫治疗将成为癌症一线治疗手段,甚至放化疗成为免疫治疗的辅助手段。”田志刚称,肿瘤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以战胜各种致病因素而造成的,其发生、发展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型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通过恢复和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监视能力和免疫杀伤功能,可以清除手术和放化疗后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达到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及根治肿瘤的目的。“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肿瘤,及肺癌、肝癌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优势,而且治疗的肿瘤谱会越来越宽!”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dy.jpg X
微信94x94.jpg 微信二维码 X
微博94x94.jpg 新浪微博 X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