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强工业抢跑“新”赛道 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链

发表时间:2022-06-16 14:34
分享到:

  6月14,凤凰网从《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培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链,到2025年产值分别达到千亿级规模。

  

甘肃省召开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张雪媛 摄

  甘肃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荣表示,针对传统产业链条短、韧性弱等问题,甘肃将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加快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从传统装备制造向风光电、氢能、核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转型。依托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优势,引进建设一批风光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和配套企业。全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到2025年达到1000亿元。

  同时,聚焦电池新材料产业,优化布局、强化扶持。推动高档铜箔、碳负极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支撑甘肃成为国家级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招商一批电池产业头部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甘肃布局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项目。电池新材料总产值到2025年达到1100亿元。

   

  甘肃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荣解读《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 张雪媛 摄

  抢抓东数西算机遇,甘肃将建成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全国一体化算力庆阳枢纽节点,以兰州新区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和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两个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为示范,大力布局数据中心,建成5G基站4.5万个以上,到2025年全省网间流量平均速率提高到800Gbps以上,可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集成电路以天水华天为骨干形成产业集群,其中华天电子产量2025年可增至1100亿只、产值增至300亿元以上。到2025年,甘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

  此外,甘肃还将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进兰生所20亿剂重组新冠疫苗项目达产销售,加快中生集团西北健康产业园、中农威特基因工程疫苗车间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积极发展中药饮片加工、提取物、颗粒配方、优势中成药、中医药。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相关新闻

  甘肃经济日报:强龙头 补链条 聚集群——《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解读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强工业,就是要立足省情实际和现有基础,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进行详细解读。 

  工业强省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甘肃在盘活老工业基地存量的基础上,实施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着眼聚集群,推动产业布局聚集优化,打造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园区,积极培育工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荣介绍,2021年,全省上下形成合力、推进各项攻坚战,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全省工业增速8.9%、全国第17位,为10年来最快增速,两年平均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全国第10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0.8%,为9年来最快增速,全国第一位;规上工业实现利润两年平均增速45.4%,增速全国第6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2户,中小企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1.4%。  

  从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

  总量规模进一步做大。“十四五”期间,工业增加值、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7%、15%、10%以上。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3%左右。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增加到2600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15%以上。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工业体系更加完备。到2025年,形成沿黄河流域生态产业、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陇东南能源化工产业等3个产业集聚带,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百亿级园区。

  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到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增加到7.5万户,其中工业企业增加到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00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到10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加到500户。  

  谋划十方面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以做好“五量”文章为出发点,谋划了10方面重点任务:实施稳增长、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做大总量;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盘活存量;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提高质量;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引入增量;实施强化园区承载能力、数字赋能、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增强能量。

  《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加强能源要素安全保供、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做大规上企业总量、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市州支撑作用、加强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等措施,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或企业联盟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进行优化整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单项冠军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新培育4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1—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6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把全省6个国家级、40个省级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相关新闻

  丝路明珠网:【短视频】《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释放利好信号 推动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

  自动播放

  省政府新闻办6月14号召开《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解读发布会。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形成合力,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实施强工业行动”进行了系统部署,“强工业”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这都为强工业行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

  《实施方案》以做好“五量”文章为出发点,谋划了10方面重点任务:实施稳增长、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做大总量。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盘活存量。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提高质量。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引入增量。实施强化园区承载能力、数字赋能、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增强能量。

   

  与此同时,《方案》分别从加强组织保障,落实财税支持政策等8个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和要素保障。

  下一步,我省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总遵循,把彰显功能、促进转型、放大特色有机统筹起来,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发展格局,按照稳住“大块头”、激活“中小微”、加快“挖增量”、着力“保要素”的要求,全力保障《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来源:凤凰网财经)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