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高端装备制造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较强的特点,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我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
高端装备制造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晓军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的建议》。韩晓军建议,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赋予企业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更多使命和责任,提升企业建设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正向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打造高端装备原创技术策源地,引领国家科技发展。
韩晓军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自主创新等阶段,先后解决了诸多我国首台套装备的研制,有力支撑了包括三峡、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宝钢、C919大飞机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重要项目的建设。同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相关企业围绕各自领域建设形成了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这些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发挥这些科研平台的作用,近年来科技部、发改委等对国家科研平台进行了整合重组,对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进行考核评估,进行优化整合,对符合条件的纳入新序列管理,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打造了一批新的国家高能级创新平台。
“但还存在原创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等问题,不能满足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大、经济效益见效慢、多学科人才匮乏等问题,科技创新引领和基础研究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韩晓军说。
对此,韩晓军提出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投入、稳定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议给予重组成功的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大学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样稳定的财政支持,用于基础条件与设施建设,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培育正向研发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建议给予企业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更多项目支持。加大基础应用研究布局,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计划中,设置“重大专项”支持工业母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业软件等的研发,鼓励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申报项目,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让企业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三是建议给予企业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更多政策支持。制定“对标一流行动计划”,出台世界一流科研平台培育政策,在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基础上,鼓励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技术上走在世界前沿;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建议给予与大学同等地位的支持政策,激励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长期深耕基础理论、基础方法,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引领国际科技前沿方向,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