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战“基加利修正案” 中国汽车空调“绿皮书”发布

发表时间:2018-12-27 10:1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崔玲

  随着第28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大会”签署的《基加利修正案》生效日临近,12月25日,北京大学发布了《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简称“绿皮书”)。“绿皮书”作为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制冷剂减排技术研究高地,同时跻身于全球保护臭氧层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领先行列。



《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发布会暨替代选择研讨会现场(崔玲摄)


悉数“绿皮书”

  HFCs(氢氟碳化物)是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惟一一类重要温室气体,若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末0.3~0.5℃的升温的可能将得到控制。中国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HFCs生产和消费国,实现这一目标最大贡献也将源于中国的减排行动。中国政府在“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了新的全球环境治理战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在承担系列研究基础上,结合本领域的最新进展,编制了《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绿皮书”涉及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应用现状和排放、中国汽车空调行业未来HFC-134a排放预测、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的减排替代技术、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减排温室气体的气候效益等六大研究成果。历史数据表明,中国汽车空调行业是保护臭氧层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上世纪90年代至今,汽车空调行业通过淘汰CFCs(氟氯碳化物)制冷剂已累计减排10亿吨CO2(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按照《基加利修正案》的最低要求预测,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减排潜力,预计2024~2050年之间可以避免10.9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的消费(排放);如果2020年起实施替代,可避免HFC-134a消费量达132.0万吨,折合18.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明确了我国汽车空调行业制冷剂的减排潜力和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将为我国尽早开展HFCs控制工作提供支持。


共议替代选择


《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主编胡建信教授

  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主编胡建信说,“2006年欧盟公布《含氟温室气体法案》,开始管控HFCs。同年十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大会签署的《基加利修正案》提出各缔约国的减排时间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采用非HFC-134a空调制冷剂的小型乘用车已达6000万辆。中国企业已经有条件开展替代HFC-134a的行动。”



联合国环境署驻中国首席代表涂瑞和

  联合国环境署驻中国首席代表涂瑞和向大会介绍《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发布最新《2018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经过三十年的持续努力地球上空的臭氧层消耗已经得到全面遏制并逐步恢复。批准《基加利修正案》的国家需要将HFCs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削减80%以上。报告还显示,通过实施《基加利修正案》,到本世纪末世界可避免全球升温0.5℃,这将对全球实现2℃温控目标起到关键作用。中国汽车行业有望成为最早减排HFCs温室气体的行业之一。”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碳市场部主任张昕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碳市场部主任张昕认为,《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发布恰逢其时,中国不仅是HFCs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做好温室气体减排是完成我国减排目标的必然要求。仅2006~2012年获批HFCs减排相关项目达11项,七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3.58亿吨。中国对全球减排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发布会暨替代选择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空调委员会共同举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汽车空调委员会秘书长薛庆峰、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处长王开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江平出席并发表演讲。此次会议传达出一个重要信号:中国院校院所、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正在联手,共享研究成果和交流实践经验,为推动中国汽车空调领域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