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盛风苏扇:探索“非遗+数字化” 向世界传递苏扇故事 助推非遗产业化发展

发表时间:2023-05-23 17:15
分享到:

  以“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前不久在上海落下帷幕。盛风文化公司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经典品牌受邀参展。盛风文化以“盛世花开,清风自来”为品牌理念,定位于制扇技艺传承和创新,一方面传承传扬苏扇制扇技艺及苏扇非遗文化,另一方面创新发展苏扇样式,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实现非遗产业化,生产性保护。目前,盛风苏扇已获得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江苏省工业旅游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正成为江苏一张闪亮名片,助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扇技艺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盛春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早期盛风以设计生产苏扇为主,并研发了竹木框系列绢宫扇,镶嵌系列苏扇等代表性产品,但随着企业发展,盛春发现大众对于苏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了解较少。自2016年起,盛风文化由单一制造性企业开始向文化传播、科普教育、研学旅行发展,并深入研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2021年,盛风文化跨界电商平台,探索“非遗+数字化”,通过短视频等形式推广品牌理念,传播苏扇非遗文化,并开启非遗电商直播寻求新的市场渠道。截至目前,抖音粉丝总量达10万+,并已初步形成品牌搜索词条。在探索“非遗+电商”的过程中,盛风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在文化横向推广过程中,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视频的短平快特性,文化输出会存在不全等问题,故而将内容系列化,故事化,从而更好的传递苏扇故事、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盛春表示,盛风苏扇拥有20余年的制扇经验,并拥有以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盛春为核心的制扇团队,团队人数达50余人,并配备电商,品牌管理,知产管理,市场管理等人才,完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推广方面做出努力;在标准制定方面,盛风文化于2021年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批准指导下,在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主导首个苏工苏作地方标准发布,从绢宫扇的制扇技艺,传承改良,宣传推广等角度出发对绢宫扇制扇技艺进行了标准规范,一方面有利于行业内部对绢宫扇制作技艺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从而进一步保护苏扇品牌。标准发布后,盛风文化依标实行绢宫扇制作,制扇团队培训,良品率较往年环比增加3.7%。

  在苏扇研发方面,盛风文化培养了专业设计团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从中汲取文化精髓,开发出符合时代审美,国民需求的苏扇作品,并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保护和提升品牌权益。在后继人才培养方面,苏扇由制扇匠人手制而成,故而产量产能的扩大离不开后继人才的培养,盛风文化一方面通过社招形式培养了一批职业型非遗传人,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了一批理论型非遗传人,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有效解决非遗技艺青黄不接,理论实践不匹配等问题。


  自古颇多文人墨客喜爱题字绘画于扇之上,赋予扇子以文气。苏扇的制作工序十分繁复,光是扇面的制作就有开料、刮光、裱糊、上矾等多道工序,可谓是考究。方寸之间,精雕细琢,把吴地的秀美山水与花鸟人物囊括其中,构成吴文化中华美绚烂的诗篇。品牌是质量、技术、信誉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苏扇如何抓住机遇,提升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和影响力?盛风苏扇的创始人盛春老师表示:“一方面,严抓苏扇质量,另一方面系统培训制扇匠人,从而保障产品竞争力。同时,设计生产出符合大众需求的苏扇产品,并积极进行线上线下推广,传播非遗文化。”

  十年树企业,百年树品牌。一个响亮的品牌,既要有技术、有品质,也要有格局、能担当。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非遗人的投入与努力,非遗文化的需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达到生产性保护,故而盛风在实现价值与社会责任统一的过程,便是传承发展苏扇非遗文化的过程,一方面要拓展和发展苏扇市场,一方面要传承保护苏扇制扇技艺,传递传播苏扇非遗文化,从而达到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目的。通过厚积而薄发——过硬的产品实力,领先的产品技术,深厚的产品文化,贴合大众的产品设计。(谭亦可)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张永杰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