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兰州能源:向世界展示中国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名片

发表时间:2023-05-23 15:03
分享到:

  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落下帷幕,兰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材料备受关注。据悉,这一材料实现了光伏发电板光电转化效率突破25%的纪录,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国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名片。


  构建“两柱一平台一中心”产业格局

  兰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经多年调整发展,现已形成能源化工循环产业、新材料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和集采集销平台及发展研究中心的“两柱一平台一中心”的产业格局。四个产业板块交替承担了兰州能投转型发展的支柱重任,初步构建的产业格局规划了兰州能投未来发展道路。

  一路走来,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务实指导下,兰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经历了四个阶段,凸显了五个变化。资产总量从2012年的 6011.8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55.35亿元;营业收入9930.6万元增至2022年的23.43 亿元;利润总额由亏损168万元转变到2022年盈利306万元;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012年的2.64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6.62万元;工业产值实现从0到7.97亿元的增长。

  2022年开始,兰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紧贴“四强”战略,认真分析各产业现状,回归并聚焦主营主业,积极应对全国性清洁取暖政策导向的变化,推进清吉能源应用产业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着力做强做实能源化工循环产业。为此,公司坚持保持投资强度,保障项目进度全力提高业务质量、经营质量。同时,提出抓住经营核心,为系统性化解债务等方面的风险提供坚实依靠抓住项目核心,争取获得各方的最大支持坚决有力保障产业链投资强度,高质高效建成一批、投运一批的“延、补、强”项目,快速形成并发挥产业链优势,将产业成果换为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效。

  持续深化改革,保障产业效果。公司根据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持续深化改革。立足实体产业定位,以生产管理为特质,系统推进管理体系改革。为实现产业规划目标配套精密高效、安全稳固的管理体系,保障产业规划原原本本出成效、见实效。

  加快产业融入,保障产业活力。紧跟兰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融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关联产业,充分发挥“两柱一平台一中心”产业结构作用,在要素保障方面为重振“兰州制造”,筑牢“强省会”根基,做出市属国有企业最大贡献。

  实现“能耗向外,价值回归”发展目标

  为了推动兰州能源高质量发展,兰州能源提出提高产能,压降成本,加快产品“变现”。鼓励加大自主攻关。贯穿全年开展技术、工艺、操作、管理等各方面的改进项目,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提高产能。2023年中温焦油加氢处理项目产能提高至15万吨,创造产值11亿元。抓主抓重,优化机制,多措并举提高资金周转率,快速有效提升能源类大宗物资集采集销能力,保障原料稳定供给,保障产品快速销售,保障生产企业产能、产值。2023年集采集销方面,创造营收25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同时,积极加强与兰石化、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夯实120万吨捣固炼焦项目产品销售基础。其中兰石化甲醇制氢,全年甲醇采购量约7万吨;酒钢焦炭年采购量150万吨,剔除酒钢2023年自建焦炭生产线100万吨产能,外部采购需求仍有50万吨,金川公司年焦炭采购需求20万吨。

  强化管理,加强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优先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强化项目建设管理,从通盘统筹上用心,从基础筹备上用力,保障项目建设不窝工,按期完成当年建设计划。年产120万吨捣固炼焦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达到85%,设备安装进度达到30%,确保2024年12月投产,形成年产120万吨冶金焦炭、20万吨甲醇、6.12万吨焦油/年、1.86万吨粗苯、1.71万吨硫铵产能,实现25亿元产值10MW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完成建设,确保6月投产;油气合建站项目在2022年已取得全部前期手续的基础上,快建快投,确保6月份投入使用。

  依托产业,细化目标,加强科技研发。立足企业职责,深化产研合作,加快技术研发进度。组建集政策研究、技术研发、产研转化、市场开拓、管理设计于一体的统一机构,统筹资源、统一谋划,走出一条从政策找方向、从技术找高点、从产业找价值、从市场找效益、从管理找优势的科技创新新路子。加快项目培育及技术创新,主动创造先进优势。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外热式粉煤热解炉技术,2023年完成10万吨规模的中试试验,全面验证产业化应用关键指标,夯实年200万吨粉煤热解技术工艺,尽早实现产业化,形成年产100万吨兰炭、20万吨中温焦油、3亿立方煤气产能,实现23亿产值,增加8亿元利润。与兰州大学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2023年完成中试生产线建设与调试,制备面积超100-500cm²的模组器件样品。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的智慧出行云平台、园区清洁能源柔性低碳智慧管理平台,2022年已分获省、市科技创新奖励,2023年将着重以平台效率为重点,继续开展技术研发,实现迭代升级。

  贯彻部署,衔接产业,增进发展活力。立足“两柱一平台一中心”产业结构,将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与兰州石化“减油增化”紧密融合,实现能源化工产业“能耗向外,价值回归”的发展目标;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与构建氢能应用产业体系相结合,在储能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技术上寻找研发突破点,并探索甲醇等清洁能源与氢能的互补应用方式,在调整区域能源消费结构上做出新贡献。(邢丹)

 

编辑:李芊诺

责编:邢丹

审核:张永杰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