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80面红旗迎风舒展,猎猎如火焰,在澄澈的蓝天白云下划出一道道弧线,与“1945”“2025”的年号台遥相呼应。金红绿三色观礼台依次展开,花坛中盛放的孔雀草与秋海棠点缀其中,庄严中跃动着生机。
9月3日的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天安门广场气象恢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作为中国工业报记者,有幸在现场见证这场展示国家力量、传承民族精神、捍卫世界和平的盛大仪式。
在这里,人民的炽热情怀与大国的钢铁脊梁同频共振,长安街的铁流滚滚与中国制造的铿锵步伐交相辉映。这不仅是一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当代中国工业与科技建设的时代检阅,激励着中国工业建设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镌刻共和国强军征程丰碑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旌旗飘扬,秋日的晨光为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镀上金色光辉。“钢铁长城”主题景观与14座烽燧托举起“1945”“2025”年号台在晨曦中静静矗立,14只“和平鸽”振翅飞翔。它们如同历史的坐标轴,连接着八十载的峥嵘岁月与辉煌今朝。
观礼嘉宾从五湖四海汇聚天安门广场,脸上难掩激动与自豪。作为这五万分之一,记者被安排在广场西侧绿中区。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是那只备受瞩目的服务包。它与观礼区座椅色调一致,是庄重而鲜亮的橄榄绿。
捧起这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指尖抚过它细密的车缝线与挺括的面料,三个小巧的功能口袋别出心裁地拼合成“80”的字样。它虽不言,记者却从面料织造、工业设计到精密加工的针脚中,看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角。
大会开始前,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联合军乐团与合唱团以《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首经典抗战歌曲拉开序幕。全场观众自发地跟随旋律挥动国旗,放声高唱。老人、青年和孩子们同声高歌,歌声穿越那段烽火岁月,响彻首都的高空,这是跨越代际的和声,也是历史与现实的同频共振。
9时整,56门礼炮次第轰鸣,响彻云霄,整整80响震撼人心。这隆隆炮声,既是对那段艰苦卓绝斗争岁月的深沉回望,也是对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追求和平的庄严宣誓。此刻,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烽火中的英雄人物,已经一一具象化。
当国旗护卫队护卫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全场肃立高唱国歌。天安门城楼上,几位百岁老兵在搀扶下起身敬礼。他们白发苍苍,却目光如炬。他们每一道皱纹里都镌刻着烽火岁月的记忆,每一枚勋章上都凝结着热血与忠诚,是共和国从抗战烽火到强军征程的精神坐标。
展示新型工业化成就
建设新域新质战斗力
九三阅兵正式开始后,雄壮的军乐声响彻长安街。
26架直升机在高空拼出“80”字样掠过天空,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迎风飘扬。掌声响彻整个天安门广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十二个字印入心灵深处。
徒步方队正步声如鼓点,军容严整。这是纪律与意志的具象,也是中国工业体系对被装、靴履、单兵装备的精细供给与品质保障,因为“好装备”才能支撑“好精神”。
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信息支援部队方队三支新质力量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标志着我军建设新域新质战斗力的步伐在加快。
受阅装备以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包括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和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
受阅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心力量,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
在装备方队,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依次登场,履带与轮式底盘稳健行进,装甲、防空、反导、信息支援等模块成体系亮相,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这些由特种钢材、精密传动、电子信息、动力系统等构成的装备,是中国数十年自主创新与体系化工业能力的呈现,是中国新型工业化能力的结晶,是中国现代化车间里的“工业语言”。
核导弹第二方队压轴,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威严驶过。耳边响起“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解说,现场瞬间爆发出长时间欢呼与掌声。人们挥舞国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战旗引领方向,凝聚自信力量。当护旗梯队以雷霆之势低空掠过长空,全场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记者与观礼嘉宾一起举起手机,将那抹翱翔于苍穹的中国红,牢牢定格在镜头之中,也深深烙印进这个属于国家与民族的共同记忆里。
战鹰轰鸣,7架歼-10拉出14道彩烟,寓意14年抗战。航空工业的进步直观可见,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制,从单机性能到体系协同,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在材料、航发、飞控、雷达等全链条的群体性突破。
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万国牌”装备,到九三阅兵清一色的新型武器装备;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军队走过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型武器装备研发必须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和综合集成,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
受邀观礼的科技企业家说:“看到信息支援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首次亮相,更坚定了我们投入网信产业的决心。”
军民融合在这里,具象为“战场需求牵引、技术反哺产业”的双向奔赴。
在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道路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这些企业全产业链自主创新的实践,正是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在具体领域的体现。
阅兵式上的威武之师,喊出的每一句誓言都似在诉说着80年前先烈们浴血奋战的不屈精神,踏出的每一步都气卷万山、铿锵有力,每一件震撼亮相的现代化国防装备,都在向世界彰显大国自信,铭刻中国人民内心深处,成为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守护万家灯火的力量
纪念大会的最后,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8万只气球腾空而起。红、橙、黄、绿、深蓝、浅蓝六个颜色在空中形成球幕,宛如烟花。鸽子作为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带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视守卫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飞向蓝天。
人们挥舞国旗,《歌唱祖国》的旋律响彻云霄,成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最美旋律。
记者了解到,8万只气球都是精挑细选的国产气球,100%可降解,不污染环境。相关单位对球皮摩擦力、升空速度等指标进行过科技攻关和反复测试,最终确定气球充气直径为26厘米左右,既不易发生爆裂,又能快速升空。这场视觉盛宴背后,也体现了中国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诚守护。
8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强国。九三阅兵展示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对国家工业体系、产业链体系、创新体系的整体实力检阅。从大国重器到精密仪器,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关键词。
这场阅兵,是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线与阅兵场的同频共振,也是工程师与战士的并肩冲锋,体现中国制造在强军兴军与和平发展中的硬核支撑。从材料到芯片,从动力到软件,从“能造”迈向“善战”,是中国数十年自主创新与体系化工业能力的坚实跃迁。
九三阅兵结束,观礼嘉宾有序离场,但广场上的歌声、鸽哨与装备的轰鸣仍在回荡。这场“工业+国防”的盛宴,也将是中国工业建设者新征程的序曲,为他们在生产线稳定供给、实验室持续攻关、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提供不竭的动力。
铭记历史是为了奋发图强、凝聚合力,更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国重器,不是炫耀武力的勋章,而是守护万家灯火、捍卫和平的基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