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AVE SUMMIT+2022明日开场,六大看点不容错过!

发表时间:2022-11-29 17:15
分享到:

  1130由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百度飞桨承办的WAVE SUMMIT+2022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将以网上直播的方式呈现。明日14点,冬日AI盛会WAVE SUMMIT+2022将准时开场,请查收这份观看指南!  

  八大主题论坛,AI未来扑面而来

  深度学习技术的落地应用,离不开深度学习平台的支撑、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硬件伙伴的协同和产学研开源生态的共建。WAVE SUMMIT+2022峰会主论坛将分享以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面向产业应用的最新升级,以及扎实的场景实践和共创共享的生态全景。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的致辞与演讲即将带来AI技术生态发展的洞察和趋势研判。

  

  WAVE SUMMIT+2022峰会总览  

  此外7场平行论坛中50+产业大咖、知名学者、技术大牛、开源代表等将带来主题演讲,从AI大模型、开源共创、产业护航、科技服务、智能算力等议题出发,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向,技术落地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及独到见解。敬请关注。  

  文心大模型全景图将全面刷新

  今年是大模型落地的关键年,文心大模型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模型产业落地方法——文心行业大模型,让大模型在行业实际场景实现“不但能用还便捷好用”的价值。目前文心大模型已经在能源电力、金融、航天、传媒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也是文心大模型让广泛人群对技术魅力有强烈感知的一年,百度创新推出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让每个人都可以体验文心大模型惊艳的作画能力。

  本届峰会,文心大模型的全新技术、能力升级,以及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的重磅产品将集中发布,全面刷新文心大模型家族全貌。   

  飞桨开源平台将再升级,AI应用门槛持续降低  

  作为中国深度学习开源平台的先行者,飞桨2016开源以来经过多年的前沿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目前跻身全球三大平台之一位居国内深度学习市场综合份额第一。在每年两届的WAVE SUMMIT峰会上,飞桨持续进行着升级迭代,全面优化开发、训练、推理部署环节,不断让AI应用更加简单、便捷。

  本届峰会上,飞桨技术创新、功能体验、生态建设三大层面将带来重磅发布最新开源框架版本特性全新AI部署工具等新工具产品将集中展示敬请期待  

  硬核“朋友圈”再扩大

  从2020年开始,飞桨联合硬件伙伴一步步从共聚、共研,走到了如今共创的阶段。今年5月,飞桨与硬件伙伴共同发布硬件生态共创计划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产品,协同推出厂商版飞桨框架、建设模型库、开发课程,更好地服务开发者,实现生态繁荣共赢

  如今,飞桨硬件生态建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硬核“朋友圈”实现了怎样的升级?在助力AI落地上,他们一起为开发者准备了哪些惊喜?诸多发布将在WAVE SUMMIT+2022上逐一揭晓   

  AI又走进了这些产业! 

  或许,你在生活、工作中看到过很多应用AI的实例,但事实上,AI发挥的作用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从农业耕种管收、工业生产质检到城市治理、电网巡检,AI让人们日常生活更便捷,也改变着过去繁重劳动的作业模式。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传统产业正在进行AI革新在即将举办的WAVE SUMMIT+2022上,众多AI产业实践先行者将讲述他们的探索过程,分享智能成果。此外,2022年度“飞桨产业应用创新奖”评选结果将在峰会上公布,持续推动AI技术赋能产业惠及千家万户 

  复合型AI人才培养出新招

  支撑AI落地应用的,是一个个掌握AI+X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高校中的知识学习与实践、到产业上的实际应用破解难题,飞桨与产学研各方的桥梁已经架起,复合型AI人才培养体系在不断完善优化。去年峰会上,飞桨联手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培养AI+X”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此次峰会上,飞桨与高校、企业共创的AI+X人才培养最新计划和实际动作将集中公布,首批“飞桨AI+X产学研融合创新基地”,首批“飞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将重磅签约。飞桨AI Studio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训社区也将迎来新升级,助力AI人才成长和生态发展。

   

  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升级,让广大开发者能够将创新想法变为现实,也让智能技术在产业生产中应用并实现提质增效。113014:00,锁定WAVE SUMMIT+2022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官网更多精彩,明日揭晓!(来源:百度飞桨)

推广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