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思的实践者

作者: 孙静 发表时间:2019-11-25 10:3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静

 

  “多思的实践者”是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老会长尹定邦教授对早期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的描述与定位。作为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的负责人,胡启志正是这样一位多思的实践者。在广东省工业设计发展的黄金十年里,他是亲历者和见证者,从接管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时起,他又成为推动广东工业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和传播者。

  “我们常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个大是建立在制造能力的引进复制、生产要素价格优势基础上的,当前我们自主技术缺失、人口红利逐渐弱化,但我们有超越人口红利的工程师红利和设计师红利。广东作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领跑者,不仅厚培产业发展的土壤,还将赋予工业设计以文化内核,补齐文化的短板,‘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在刚刚闭幕的2019中国设计节上,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胡启志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短板提出了独到见解。

 

  “多思的实践者”这一理念,影响了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的几十年,形成了面向产业的下沉式发展战略,实现了广东工业设计从伴随产业发展成长,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转变。

  金融风暴之后的2008到2018年,是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广东工业设计产业的专业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规模居全国首位,培育并建设了一批以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代表的产业载体,涌现出华为、美的、广汽、素士、小鹏、云巢、哲品等众多的设计驱动型品牌;培育出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深圳;争取到了全国首个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试点;首次系统化提出中国设计“逢简六条”;介入乡建,展开设计扶贫……

  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的黄金十年,在胡启志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广东省将工业设计作为一项运动来搞,并且扎根于产业,这个运动项目就是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企业和设计师就是运动员,产业就是运动场。”

  “与其他大赛或奖项相比,省长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接地气。”据介绍,最初的省长杯是由省政府、协会作为承办单位进行评奖,从2014年起,省长杯在纵向上深入到每一个地级市,结合地方的活动举办大赛,横向上与各省直职能部门协同,发展成为遍布全省蓬勃联动的运动盛会。同时,大赛设立“产业设计”评审类别,鼓励设计作品贴近市场,更加注重产业化落地,这在国内外重要工业设计竞赛的奖项设置中前所未有。获奖设计师还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这种无形资产的注入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师的价值。

     “一项好的政策、规划不能只是政府意志的贯彻,一定是对市场的激发,是对环境的营造,是能对市场真正起到引导、激励的作用。”胡启志认为,省长杯真正做到了激发企业、社会对设计创新的认识和热情,从几百件参赛作品到三万多件作品、上万个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过持续的投入和努力,已经成为一项行业和社会认可的产品创新的评价和奖励制度,而且通过链接起各类产业资源、以及传统和新兴的商业渠道,正在成为推动创新成果产业转化对接的平台。

  

  “多思的实践者”,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其特征,是不忘初心,具有动态调整其决策,去满足不确定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任何挑战。

  从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广东设计的影响力,到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走廊……在胡启志的思考中,广东省工业设计已经形成了政府、企业与协会协同发展的合力,但还需要文化逻辑的构建与滋养,这是使广东乃至中国真正成长为世界设计强国的根本。

  “说起工业设计文化,德国有包豪斯,英国有莫里斯,我们有什么,如果有,我们文化的根又在哪里?”在组织承办省长杯及设计周等相关活动的过程中,胡启志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可以代表中国解决方案和中国价值的好设计?在他看来,在科技、艺术、文化等要素影响的设计体系当中,文化的价值、设计文化的建立将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仍然是发展的屏障。特别是进入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特点的4.0时代,广东省的制造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除了战略、产业机遇之外,文化机遇将成为未来广东工业设计解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抓住机遇,才能创造未来。“过去只注重与技术结合的广东工业设计,由于文脉端的缺失,没有自身的文化内核,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体系,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缺失灵性,品牌没有灵魂,难以满足消费升级所需要的本土回归、人文关怀和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从梳理岭南文化、从设计导入社会创新领域着手,胡启志在第九届广东设计周的中国设计活动日中,向业界发布了中国设计“逢简六条”,首次系统化地提出了中国设计的哲学理念和价值标准,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社会、环境、伦理等问题作出积极的回应,为广东省乃至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理念领先创造了条件。

  在他看来,科技+文化+设计是产业和城市创造力的核心,具有中国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好设计,才是我们为世界贡献的中国解决方案和中国价值,也是省长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多思的实践者”,是由学者、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构成的群体。在政府顶层设计之下,群体成员之间进行动态调整、彼此满足,共同致力于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构建。

  自从被换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推荐为下一任会长候选人的那一刻起,胡启志就一直在思考,协会过去十年所做的工作,好像把协会后十年的工作都做了,万一真的被选上,自己还能干些什么?还能做出怎样的承诺?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之下,胡启志在那一段时间里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一肩担下,当努力将来!”从进入协会之前就开始理解和关注工业设计,到进入协会之后,思考广东经济和企业现状,思考工业设计如何推动转型升级,并提交方案给政府,促成广东省促进工业设计发展意见的出台,胡启志的所思所想,始终围绕着如何体现政府的意愿,体现企业、组织和个人的时代价值,实践的则是立愿景、树理念、凝共识、聚资源、抓落实的服务理念。

  设计生产力由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发展体现,而推动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则需要政府、企业、院校、资本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乎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的积极构建,在广东工业设计产业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广东工业设计发展黄金十年的第一个年头,首届省长杯开赛,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推动广东工业设计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此后,广东省及各地市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推动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和设计人才职业化,形成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 “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原会长朱焘曾说过,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除了要有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以外,还需要有协会这只有形中却无形,无形中却有形的手。在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的下一个十年里,胡启志和他带领下的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将积极推动广东工业设计迈入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走廊及“一廊”和“一轴”的构建,将广东“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工业设计高地”。

  薪火相传、春风化雨。从关注工业设计的那一天起,胡启志就从未停止过思考。“我们工业设计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在建国70周年之际,胡启志和数以万计工业设计领域“多思的实践者”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广东工业设计从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从规模扩张到高水平提升的转变,从生产服务到驱动创新的转变,为中国设计贡献广东价值,向世界设计发出中国声音。

作者:孙静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