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马军4位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逯元堂、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刘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周岳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葛察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乙铭,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副书记、怀柔区人民政府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任于庆丰,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常委、怀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王建刚,副区长韦小萍等出席活动并发言。
郭承站指出,生态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要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推动“政产学研孵转用”融合增效,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逯元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都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部将持续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实际上,生态环保产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又是绿色发展的增长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保产业呈现出提质加速、创新集聚的发展态势。目前,北京生态环保产业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拥有11家上市企业和4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怀柔区是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怀柔区积极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依托怀柔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继续探寻生态环保领域发展新思路、新动能,营造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氛围,推进怀柔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作了题为 “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双碳”目标面临诸多挑战,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八大抓手)、实现双碳目标的八大战略,科技创新支撑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院长尹伟伦在题为“森林碳汇功能与国内外碳贸易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中对碳贸易作出了生动形象的解释,结合森林固碳,对“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以碳汇的概念为基点,介绍了国内外碳贸易情况,对我国森林碳汇的贡献能力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原所长刘文清围绕主题“大气环境超光谱监测技术进展”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提出新监测技术发展对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多项大气环境超光谱监测技术的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围绕主题“面源污染控制面临的挑战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做了主旨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面源污染控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防治理念战略转变与绿色发展策略,介绍了绿色低碳技术研究进展等内容。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中国铁建、中国五矿、光大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航天、中国建筑、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下属环保公司的负责同志;部分知名环保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环保企业的负责同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京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分支机构代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负责同志;怀柔区相关领导等近300人现场参会,全国各级环保产业协会及其会员单位近万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