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新营销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2022年)》发布
发表时间:2023-01-17 18:5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1月8日,“2023年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 数字产业创新分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称“中国信通院”)在论坛上发布了《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2022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数字创新具有开放共享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引发创新范式演进和变革,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当前,随着数字技术广泛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数字创新成为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世界主要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迎来数字化浪潮。加快打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数字创新高地,成为全球创新高地演进的重要方向。
为全面了解我国数字创新高地建设情况,白皮书首次建立了一套评估我国区域数字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数字创新高地正在快速涌现,形成三大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和三大具有数字创新高地潜力的城市群。同时,也面临地区创新要素配置不平衡不充分、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竞争力仍不够强等问题。面向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要素配置、强化重点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
白皮书核心观点:
数字浪潮推动全球创新高地建设的“变”与“不变”。
数字创新带动全球创新高地建设呈现三大主要“变“化:一是驱动力变化,数字技术和产业成为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引擎;二是建设模式变化,产业新生与融合成为创新高地建设的新路径;三是世界格局变化,亚洲崛起成为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力量。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到全球创新高地演变进程中的两个关键“不变”因素:一方面先发国家主导优势不变,但亚洲国家正加速缩小差距;另一方面开放与合作长期趋势不变,数字技术不断探索新渠道。
我国区域数字创新发展形成梯队式格局,崛起六大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
第一梯队,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数字创新综合实力强。第二梯队,山东、湖北、四川、陕西、安徽、重庆、天津、福建、湖南、河南、辽宁、河北等12个地区,数字创新的主体、协同、要素投入等维度各有所长。两大梯队地区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同,分别形成了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以及山东半岛、川渝、长江中游三个具有数字创新高地潜力的城市群。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异,这六大城市群数字创新发展呈现出不同特色。
我国数字创新高地城市群探索形成三大典型发展模式。
京津冀:科研驱动型创新高地。京津冀地区科研主体集中,产学研合作活跃,科研驱动数字创新的特征明显。其中,北京引领式发展显著,一流高校院所、数字创新企业和创新平台高度聚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驱动型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创业氛围活跃,企业抓住数字化机遇快速获取世界先进的数字技术信息,及时响应数字产品制造新需求,数字领域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特征明显。长三角:均衡发展型创新高地。长三角地区各类数字创新资源均衡分布,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带动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的一批城市创新发展。城市多极式发展,有助于资源流动和优势互补,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的城市群。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