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2020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5月2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财政部坚决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要求,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
加法怎么加?受疫情影响,2020年财政收入将会下降,财政部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2019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央财政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同时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近万亿元资金,并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2020年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低于2019年。2020年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将达到24万7000多亿元,高于2019年。“一收一支”增加了6.76万亿元的资金,加大了力度,做好了对冲。
减法怎么减?主要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2019年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减税降费,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36万亿元。为了应对疫情影响,2020年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预计减税降费新增规模会达到25000多亿元。
结构怎么调?一是压本级、增地方。2020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负增长,而对地方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增量资金9500亿元。二是压一般、保重点。2020年中央本级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压减幅度超过50%,省出的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和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城乡低保等方面重点支出只增不减。三是直达基层、直达民生。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将细化到基层和民生项目,坐直通车,直接抵达。
刘昆表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财政要节用裕民。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刘昆认为,政府过“紧日子”同保障政权的正常运转没有矛盾,年来国家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做了连年压缩,目前“紧”在预算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但是,对工资等刚性支出是给予保障的,机关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铺张浪费的钱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不该花,花了就要依法依规问责。”刘昆强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