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在哪里?“我们的青春在这里!”在荒原草地、滩涂戈壁、荒凉沙漠,在所有能实现他们梦想的岗位上,走进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的青年员工身边,他们在奋斗中扮靓青春底色,在追梦中实现青春梦想。
“这里,见证了我从钻井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
“我的青春,在钻井一线的沃土,它滋养着我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1990年出生的姜军表述自己的青春历程。
姜军,钻井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技术管理室副主任。现场盯守,掌握第一手数据,这是姜军的习惯,更练就了他能够客观分析、准确诊断、灵活应对各种疑难复杂的高超本领,也是他从井场“愣头青”,成长为屡获奖项的技术“尖兵”的法宝。
徐深46H井完井作业下套管时,由于裸眼封隔器提前涨封,必须将套管全部拔出、更换裸眼封隔器,才能进行完井作业。姜军根据经验,判断出这样操作极易造成井喷。再三考虑,他请示上级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配套作业措施,并在现场严防死守,及时调整严格把控起钻速度,计算校核钻井液返出灌入量,监测井口状态,最终安全将全部套管起出,成功预防了溢流、井喷等井控险情发生。
多年来,他潜心钻研、积极挑战,完成了“水力割刀、卡瓦打捞筒扣型”的改进,形成了《深层气井技套及三开井段提速方案》等创新成果,分获大庆钻探青工“五小”成果、大庆油田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深层气井技套及三开井段提速方案》在“650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中得到有效应用,在加深400米的情况下提前设计41.2天完钻,创出同区块技套施工机械钻速最高、周期最短、水平段单只钻头进尺最多等多项新纪录。
“这里,让我的人生阅历更加充实”
阳光、高大、帅气,是50066钻井队党支部书记符荀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八年间,他从钻工干起,技术员、工程师、副队长,一路走来,他始终秉持“工人身上有多少泥,自己身上也要有多少泥”的工作作风,在火热的钻井生产实践中与钻井队融为一体,与员工打成一片。
“钻井队缺什么岗,支部书记就成为什么岗,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付荀说。
去年10月,50066钻井队负责施工一口集团公司重点井,且属于大庆地区首次施工该类型井,挑战很大。付荀主动提出不倒班不休假,坚持盯井作业。三开施工中,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和工程师一起盯紧钻井参数,处理各种生产问题。
一天,钻进时,三台泥浆泵有两台活塞同时损坏,急需更换。关键时刻,他对钻台下指令,先单泵排量上限循环,自己则带着队部大班和班里人同时维修两台泵。仅用30分钟,不但对损坏的活塞进行及时更换,还对两台泵进行了液力端检修,保证了后续施工过程中不会再出现此问题。
满身满脸都是泥浆的付荀,来不及休息,就赶紧查看其他设备去了。
前不久,付荀和队友施工的徐深12-平1井创出徐深12区块技套井深最深、钻进周期最短、机械钻速最高的新纪录。对此,付荀感慨:“井场,让我的人生更充实,更有意义!”
“这里,时刻提醒着我一言一行代表中国!”
“在国外,我们不仅代表大庆油田,更代表中国的形象,无论何时,我们不能‘掉份儿’!” 海外分公司DQ057钻井队工程师佟宏远如是说。
1986年出生的佟宏远,有着10年“海龄”。他说:“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就要讲质量,求效率,赛服务。”
2019年4月,沙特项目DQ057钻井队启动。甲方要求所有设备必须配齐原厂家合格证,可在用设备年限长,追根溯源难度特别大,佟宏远一边查资料,一边联系设备厂家,每天仅睡5个小时,两天就满足甲方要求;他对甲方提出的161个配套整改项点,逐条归纳,认真梳理,反复论证,制定整改方案,仅一个月就达到启动标准。
项目启动后,针对口井作业周期短,作业程序多等困难,他严格执行技术措施,紧盯每一个关键工况,达到项项工作全优。在KHRS-195井施工中,他倡导“处处节约一分钟”活动,即:配钻具节约一分钟,下套管节约一分钟,井控试压节约一分钟,创出建井周期16.98天的同区块同井型最好纪录,成功超越哈里伯顿,斯伦贝谢等国际油服公司,获得甲方高度认可。
2020年疫情期间,佟宏远海外连续工作380天,在KHRS-56井试油作业中,雇员“缺席”,他带领中方人员安装放喷管线,工服凝结出了条条盐渍,耳朵后面被口罩勒出伤痕,77根300多斤的放喷管线不到2天就全部接完,甲方监督连连称赞:“中国硬汉,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