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作为第二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辽洽会”)中重要的交流活动内容之一,2021(辽宁)中日经济合作会议——装备制造业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在沈阳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日中经济协会主办,辽宁省工信厅、辽宁省商务厅承办。会议围绕数控机床、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多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趋势与合作领域,形成协调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厅党组书记、厅长苗治民表示,辽宁装备制造业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按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加快数字化赋能,推动创新发展,努力通过锻长板补短板,促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直以来,以中日两国为代表的产业深度合作实现了共赢,更有力地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
中国工业报在会上了解到,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是辽宁第一大对外贸易合作伙伴。松下、东芝、佳能等众多知名企业在辽投资兴业,欧力士中国总部大厦、日本电产(大连)新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正拔地而起。特别是,随着2020年大连市正式获批国家级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辽宁与日本的开放合作开启了新篇章,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截至2020年底,日本累计在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826家,累计对辽投资243.7亿美元;2021年1~6月份,日本在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3家,实际进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辽宁已成为东北地区对日开放合作的新前沿。
装备制造业是日本在辽投资的重要领域,也是辽宁传统的优势产业。202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748户,实现营业收入781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7%;实现利润总额704.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4.8%。数控机床领域,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公司、大连机床公司长期是我国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沈阳永安机床小镇成为集整机、功能零部件、精密铸件生产加工和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特种数控机床全链条产业集聚区。机器人领域,沈阳新松机器人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品线,综合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深空、深海、深地极限机器人多次服务于国家科考任务,类生命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产品国内领先。医疗装备领域,东软医疗作为国内医学影像领域领军企业,CT、磁共振等医学影像装备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装备领域,拥有中科仪、沈阳芯源微电子、拓荆科技、大连佳峰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在涂胶显影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十四五”期间,辽宁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辽宁省同日本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成套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航空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能源装备、重大成套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医疗装备、氢能装备、冰雪装备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延伸、数字化赋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产业循环体系。
辽宁将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加快布局和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持续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指导和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等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示范标杆企业,走出具有辽宁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道路。
将致力于产业聚集发展。重点发展沿渤海船舶及配套、沈阳汽车及零部件、沈大机床、沈阳输变电、瓦房店轴承、沈阳铸锻等产业集群,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牵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产品成套能力,加快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基地。
将致力于科技创新支撑。充分发挥沈阳金属所、沈阳自动化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院校,以及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沈阳计算所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技术中心的科研优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战略联盟,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产学研用”链条式发展模式。
将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标准,不断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持续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放宽准入政策,降低市场运营成本,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层次,持续用力优化企业在辽的发展生态。
将致力于深化开放合作。以深化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为重点,以沈阳和大连为“桥头堡”,优化对日合作的区域布局,完善产业结构,规划建设中日经济合作产业园,打造中日开放合作重要平台。重点围绕高端装备、IC装备、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与日企精准对接合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