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长辉 刘馨阳
40多年来,他与电台结下了缘分,他曾被爱人误认为是潜伏的特务,但他仍在坚守这最后一块阵地。
在大庆军分区提起姚福,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他已经是大庆电台古董级人物了,大庆市五区四县,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武装部都有他的徒弟,可谓遍及大庆的各个角落。他是大庆油田武装系统唯一荣获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的全国民兵优秀“四会教练员”。
姚福今年70岁,原任大庆油田采油二厂武装部干事,负责全厂民兵训练,因工作需要,2005年负责保卫大队后勤工作,但他的电台情结丝毫没减。
他收藏着各式电台,大的有几百斤重,小的只有电话座机大小,这些只有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装备,这里全有。
一提到电台他立即来了精神,像数家宝一样给我们介绍起来,我国生产军用电台的历史并不长,虽然品种不少,但现役品种不适于收藏,在已经退役的电台种类中,有不少用于总部与集团军联系的、通讯距离长达3000至5000公里的军用电台,也是民间收藏者很难收藏的。他说,自己现在有10余种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军装备的各种型号的电台,在藏友间比较流行的有“91-戊”“小81”、“大81”、71型、139型、239型、339型、222型、硅2瓦型、884型、705型、708型、709型、714型等等,飞机、坦克、军舰等军事设备上都装有自己符合自己型号的电台。
他指着屋内一个灰色的大电台说:“这个电台是“91-戊”型电台供军师通信使用,是用车载的,通信距离在5000公里之间。搬一次需要好几个人来抬啊!”他又介绍另一部电台说:“这个是708型电台装备高炮团、营、连;709型装备地炮团、营、连;714型则用于步坦、炮坦协同及坦克地勤分队通信,硅2瓦通信距离为5公里至20公里,用于步兵团以下单位通信;884型电台通信距离在5公里以内,用于步兵、连、排通信……”
他说得头头是道,记者看得眼花缭乱,在桌子上看到一部在小时候在电影《英雄儿女》中高呼“向我开炮”的王成使用过的那部电台,影片中,王成面对蜂拥而上的美军,背负电台,在战火硝烟中跳跃着,高呼“851,851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英雄形象,在几代中国人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好奇地问他:“王成当年用的是这种电台吗?”他笑着告诉我们:“当时王成背的,就是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生产的71型两瓦短波电台。这种电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广泛使用,志愿军的无线电兵几乎都和71型电台打过交道。”
姚福1968年参军入伍,在辽宁某高炮部队服役,当时是高中文化的他,已经是部队的文化人了,组织安排他学习报务,从此和电台结缘,一直到1973年转业到大庆采油二部一大队担任了政工干部。
1979年3月,厂一纸调令把他调到厂武装部,原来是军分区新配置了一部15瓦电台,但没有人会使用,通过查档案得知,姚福有这个特长,就把他调过来。
在那个年代能看到电台可是不容易的事情啊!姚福当时象看到就为的亲人一样,抚摸这部老式电子管电台特别高兴,那一排排熟悉的按钮,仿佛把他带回到火热的军营。他熟练的戴上耳机,调整波段,“哒哒”按着发射电键,清脆流利的电报声发向远方。大庆军分区领导都过来看他发报,仅用5分钟就和上级军事指挥机关沟通了联络。领导高兴的一把抓住他的说:“小伙子!太好了,你可是我们的宝贝啊!”当场做出决定,在采油二厂武装部举办油田第一批无线电报务员学习班。
这个班在油田首次开班,没有校址,没有教材,没有学员……,这一切都没有难倒他们,党委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立即在全厂范围内选拔了15名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硬的青年工人到武装部报到。
在武装部长尤长福的带领下,没有教室,他们搭建板房,没有桌椅,他们到附近小学校,挑选废旧桌椅自己修理,没有训练器材,他们自己做,仅有5天就把学习班办了起来。
在部队培养一名合格的报务员需要1年的时间,而且有20%的淘汰率,但领导要求加快培训速度,在六个月时间内达到实战要求,姚福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编排教材,他大胆的把“收、发、通”改为“发、收、通”,经常工作到半夜。
报务员训练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行业,实践性、业务性极强。在时间紧、科目多的情况下,学员在平时的训练必须专心致志、高度认真、耐心细致,苦练“五功”(口功、手功、眼功、耳功、坐功),要想练就“真功夫”,就必须下“苦功夫。每天训练9个半小时,周日照常上课,每天坚持上晚自习
第一阶段:抄报训练。报务训练的老办法是:第一月练抄报,当学员每分钟能抄120码时开始练习发报。姚福改变了过去的老办法,学员能抄40-50码时就练习发报,发报和抄报各占一半时间,既增加了学员的兴趣,又使收发报技能齐头并进共同提高。在抄报训练中,他将抄收电码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一些要求,逐一地向学员讲解,首先对学员的电码读音、写码姿势的正确方法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在学员初步理解了一些常识后,由慢到快进行抄收,在抄收的过程中,对学员抄收的报文经常校对,查找毛病及时纠正,并根据实际训练情况,按照教学计划逐步提高抄收技能。学员达到每分钟抄收50码时进行发报训练。
第二阶段:发报训练。教员从握键姿势开始,逐个手把手的教“点与点、划与划、点与划”连接的拍发,让学员通过看、想,理解,到实际体会用力来掌握要领。数字拍发时,教员领发、学员跟发,速度达到70码时学员自发,教员都亲自检查、纠正学员在发报中的毛病和用力的误区,在规定的速度内拍发,一小时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每个学员都能按教学计划进行,特别在50码/分以前,专业上讲“礅大点”,学员和教员的手都礅起了泡和茧子。在发报训练中,难免有的学员坏手,但姚福教练从不放弃,抽出时间单兵教练,手把手的教,并进行心灵与思想上的沟通,使学员树立信心,一直到学会为止。
第三阶段:机上通报。收报、发报基础性训练,都是为上机工作做准备,将电台实际操作、联络文件、识别暗令、各种信号的收发,快速改频、报文的整理等内容,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报表登记,耐心细致地传授给学员,使学员在回到工作岗位上能够正确地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学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炎炎夏日,不畏炎热,并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地训练,有的学员在假期也不回家。为提高检验通报效果,姚福教练亲自带队,向大庆地区四县派遣电台,进行远距离通讯训练,从而增加了报务训练的实用性。
通过努力,仅用五个月,参训的报务员全部达到了独立上机工作的能力。经大庆军分区考核,总评成绩优秀,十月份,姚福带领他的学员参加黑龙江省民兵通讯分队比武,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此,黑龙江省军区还在采油二厂召开了民兵报务训练改革现场会。
成绩的取得,使他的名字和采油二厂武装部产生了影响,大庆军方、政府、企业武装部都送专人进行培训。1979-1992年,采油二厂武装部先后举办过五期民兵报务员培训班。
2006年,大庆市政府举办人防系统报务员培训班,请他任教练,他不辱使命,对学员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经过六个月的培训,全部达到抄收数码120码/分,字码100码/分,长码100码/分,发报80码/分,勤务用语达到100%熟练掌握,参训的十一名学员全部达到了人防训练大纲上岗要求。人人能独立上机工作,创造了报务训练淘汰率为零的全优成绩。在全省人防通讯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为大庆市人防通讯平时抢险救灾、战时防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0多年来,他为各单位培训报务员110多名,有的在部队当上了电台台长,有的当上了专职报务教练,有的在政府机关当上了专职报务员,他们都在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80年4月,采油二厂在萨东地区搞百口油井作业会战,因路远电话不通,会战受到影响,姚福同志带领8名民兵报务员,携带电台4部到会战前线进行通讯保障,使百口油井作业会战顺利进行。在庆功会上,厂长握着民兵报务员的手说:“你们功不可没”。
1987年5月19日,大庆采油二厂武装部接到黑龙江省军区命令,立即在12小时内组建预备役部队,按照一个高炮连的编制,开赴大兴安岭扑火前线进行高炮人工降雨。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电话,和上级联系,全部使用电台,培训的学员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作用。
部队到达指定区域后,由于地处原始森林、战线长,实际距离超越了电台的通讯距离,当时的灾区通信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炮阵地据古莲林场约80多公里的深山老林地带,通信全靠军用电台联系,当时姚福就负责通讯联络工作。降雨中主要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开通了一个指挥网,动用器材。一部大八一电台,三部硅二瓦,联络距离25公里,因电台功率小,通信距离远,只能通报,不能通话,采取的措施是远处电台用报指挥,向编天线电信号,进出电台用话联络。上级的指示及各种命令都及时传达到了,第一次降雨时,发生故障,通信不好,更换后,畅通无阻。参加执机的5名报务员都是姚福训练的。1981年在省军区考核中获得全体第一名,正是因为他们基础好,克服各种环境干扰 能力强,仅用5分钟使上级机关的指示及时传达到前线,两次降雨共通报3500无差错。为高炮人工降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做出了贡献。受到黑龙江省政府通报表彰,并有四名报务员荣立了三等功。
他目前所收藏的电台都是部队退役电台,他是通过正规手续获取这些电台的,他是大庆无线电委员会委员,是经过省和国家部门登记批准的。
他现在所收藏的电台有不同年代的,有早期晶体管的,有电子管的,有集成电路的,现在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数字的,不但体积小,而且功能全,每部电台现在都能够正常工作,他每天都和国内外无线电爱好者联系,最远的联系到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等地,相互通报本地区天气情况、风土人情,每次通报都认真做好记录。
姚福告诉记者:“业余电台活动不但技术性较强,而且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手机、电脑的出现,使手键报显得有些古老,但它仍具有生命力,在手机失灵、电脑出现病毒、通讯枢纽失控时,只有无线电台的手键报仍能工作。汶川大地震时,无线电爱好者携带电台深入灾区,及时把灾情报告了上级有关部门,为此国家对业余无线电通讯十分重视,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体育运动委员会应本着积极扶植、促进发展、正确引导的原则,加强对业余无线电通讯的管理。个人业余电台开放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应责成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主管此项工作,尽快建立和健全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并指导其依照本办法,发挥有效的管理职能。”
提到电台,姚福给我们讲了他爱人的故事,当他第一次把电台拿回家发报时,爱人吓坏了,问他是不是特务,把他弄得哭笑不得,怎么解释都不行,后来他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台执照》和许可证拿给她看,这才放下心来。
30年来,姚福共编写教案12种,其中:《发报基础训练教案》《高炮远方标图员训练教案》《双37高炮营指挥所开设训练教案》被沈阳军区评为样板教案,革新成功的“音频自动发报机”“高炮击发练习器”被沈阳军区评为训练革新成果三等奖。1994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评为全国民兵优秀“四会”教练员,并荣立三等功。他先后11次带领培训的民兵报务员和民兵高炮指挥分队,代表油田公司、大庆市参加黑龙江省军区、沈阳军区军事比武演习,一直名列前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