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凉州区立足生态优先实施工业出城入园

发表时间:2018-05-24 11:0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田庆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十三五”以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为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抓创新、引项目、建园区、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风光电装备制造,核技术民用装备制造、特色化工、液体经济、制药、家具、包装等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全区工业经济亮点频现,同时以降耗、生态恢复为主,通过招商和升级改造,工业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今年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61亿元,同比增长2.5%;全部工业上缴税金1.88亿元,同比增长15.33%。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低耗能工业

  在加快发展中以生态、低耗、无污染为主补齐短板,在提升质量中扩大总量。据了解,截止2017年末,全区工业企业达213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户,从业人员4.2万人。全区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装备制造、光伏发电、建筑建材、生物医药、家具制造等行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低耗能、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工业体系,积极培育主导品牌的皇台、荣华2家上市公司,对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金苹果、荣宝照明、新天马制药3家公司在新三版挂牌上市;同时,通过招商引资使青岛啤酒、莫高酒业、威龙股份、大禹节水、禾丰饲料、敦煌种业、新疆天康、北京德农、内蒙古三瑞等9家上市公司在凉州区设立分公司。中国电建、中节能、中电国际、甘电投、甘建投等央企和省企进驻凉州发展。培育发展达利食品、型形煤化等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60户;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户;莫高等3个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2017年底,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37.0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94亿元,全部工业上缴税金4.97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40.3%。今年以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61亿元,同比增长2.5%。

  在此基础上,凉州区不断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力度,筛选成长性好、发展快的工业小微企业和计划当年建成投产的骨干项目作为后备企业,通过资金倾斜支持、落实税费减免、保障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2016年以来,落实“小升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资金831.75万元、“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790万元、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4.02亿元、新三板上市奖励资金300万元,全力支持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累计培育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42户,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7户。

  发展工业主导产业,加强园区绿色转型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是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省政府批准设立,现有企业157户,形成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化工、轻工制造、建材、机械制造及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甘肃黄羊工业园区是2006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省政府批准设立,现有企业95户,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和现代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2016年5月由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和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经省发改委批复整合建设,现有企业98户,形成以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凉州区把园区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作为园区发展的突破口,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优化园区软硬环境,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核心板块。据凉州区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三五”以来,各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2.22亿元,基本实现了路、水、电、通讯、网络“五通一平”,部分区域实现了热、气集中供应,累计建成道路258公里、管网431公里、高低压输电线路212.6公里、建成供水厂3个、供热站3个、垃圾填埋场2个、污水处理厂2座、110KV和330KV变电站4个,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优化,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发展生态、绿色为主的工业经济创造了条件,为优化招商引资搭建了优质平台。截止2017年底,各园区入驻企业达350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0户,从业人员2.32万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6.64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71.83%,园区已成为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采访中,凉州区委书记洪元寿告诉记者,在实施工业企业出城入园中,区上确定17户企业出城入园中,已整体转为第三产业的3户,正在实施出城入园的7户,正在进行搬迁改造前期工作的5户,正在制定搬迁计划的2户。同时,通过实施工业废气全面达标行动,对全区范围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修4S店、餐饮油烟单位、加油站等行业进行综合整治。并对砖瓦企业进行了治理,建成脱硫除尘设施34家,关闭退出23家。在推广清洁暖炕工程上,2017年完成10个城郊乡镇土炕改造31993户。

  加强监督检查,加快生态修复整改

  在加快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上,凉州区委书记洪元寿表示,凉州区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在加快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上,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建立长效性的监督检查和对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完成涉及祁连山生态环境的12个问题整改。

  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对核查发现的12个问题,细化问题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加强日常监管。紧盯祁连山探采矿权、水电项目、石羊河主河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常态化巡查,确保问题整改彻底到位不反弹。同时对区域内水电站危废物和生态下泄流量日常监管,充分发挥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系统的作用,实现与水电站生态基流仪和视频监控设备的联网。通过在各镇设立河道专管员、行政村河道保洁员共773名,充分发挥了河长制和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整治破坏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在加快生态修复上,对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水泥防撞墩35个、防护隔离网13.75公里,界桩295个、宣传牌12个、界标26个,警示牌8个,栽植水源涵养林30.8亩,加快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红水河东岸防风固沙和千里沙漠大林带工程、凉州区金塔、西营、黄羊河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凉州区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凉州区重要水源涵养林保护建设工程等5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通过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综合整治、水污染治理、水系生态治理、防风固沙造林,开展生物多样化保护,全方位系统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涉及祁连山生态环境的12个问题已整改到位,并于2017年7月通过区级验收,2017年8月通过市级复核。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