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主办单位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业新闻网主办单位 中国工业报社
                                           

深化产教融合,他们为学生走上社会搭桥铺路

文章来源 : 中国工业新闻
2022年07月20日 07:53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7月19日,共话汽车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今日,机械行业吉利汽车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联盟年度峰会在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峰会上,吉利集团人才经营中心发布三款产教协同新产品:产业学院、“1+X”证书、“厂中校”现代学徒制。
      记者了解到,2021年,吉利汽车校企合作体系呈金字塔式健康发展态势,为汽车行业构建良好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基于企业智能网联化的发展,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新四化人才培养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整合资源,模式创新,联合培养,更好地发挥吉利校企协同机制优势,做到精准、快速培养行业所需人才。
    “机械行业吉利汽车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联盟的成立,构建了育人新生态。”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行业、政府、高校“三位一体”模式,实现校企共赢及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推动教育资源和办学资源整合。在学生方面,将新四化人才作为企业培养重点,通过吉新星校企社团、夏令营、校企共建人培方案、企业工匠大师进校园及相关的课程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充分培养;在双师培养方面,通过产学研用的横向课题、新能源教材开发、教学成果申报、“国培”项目申报以及定期线上峰会论坛,以课题引导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工匠意识培养和校企联合发展。此外,2021年,吉利汽车校企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结合企业实践优势与院校理论实例,共同攻克企业生产技术难题,促进高质量职业教育。通过教学课题实现四篇专业论文发表,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一本工艺标准手册以及一门本科级专业课程,为校企共同育人,双师培养提供极大助力。
      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学校将构建汽车产业学院和工业互联网学院,将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等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高地。同时,充分利用汽车先进制造、科研资源,打造“教学车间+企业车间”为特征的实训基地;以科技创新平台、团队建设为抓手,组织学院和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围绕行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制造工艺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学校还将继续推行“1+X”证书人才培养。2021年7月,和吉利汽车湘潭基地联合开展“1+X”证书试点方案研发工作。目前,装调工项目已基本完成。“1+X”装调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有助于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两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指引,企业认可度高;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提前完成岗前培训;学生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后,持证上岗,实习期可缩短为2个月,从第3个月起同岗同酬。
  “下一步,根据峰会新产品发布,学院将开展新能源装调与测试证书认证。”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学校还将全面深化和吉利湘潭基地的合作,双方已成立“校企联合办公室”,商定落实完成“企业专家人才库建设”“双师型企业兼职教师”“新型学徒制星火计划”等12个合作项目,举办产教融合工作进展月度例会、季度成果汇报会,将“1+X”项目推动起来,将“师带徒”项目做起来,创造利益共同体和实现价值共享。
  “吉利职院与吉利集团的产教协同,是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从产教融合到制度融合到文化融合,逐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峰会上,学校校长袁礼斌回顾十年来校企合作的历程,他认为,做好产教融合,关键是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实现教育规律和产业规律的有机结合。“在科技革命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技术工艺升级越来越快,高校必须拥抱产业,对接企业,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模式流程进行再造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产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下半年我们也将会制定新四化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方案,希望能与合作院校共同努力,培育优质的新四化汽车人才。”吉利汽车集团CHO首席人才官朱贝妮告诉记者,在未来,吉利将以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为导向,持续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开拓探索,积极参与国家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培养更多高度匹配新时代中国产业的人才。(三湘都市报)
159-1049-4210
cin1346@126.com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快手

抖音